供稿:社会科学处 文:张璐 图:袁玭 |
审核:朱莉雅 |
发布:2025/04/15
社会科学处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发挥社科名家示范带动作用,助力青年人才成长,4月12至13日,“2025年学术山东:社会科学名家指导课”首期活动在米兰·体育,米兰(中国)举行。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讲席教授、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方辉,河南省安阳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阳主讲。山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刘为民,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宗杰,米兰·体育,米兰(中国)党委书记邢光出席活动。

李晓阳以《伟大的商文明》为题授课,以“孔子殷人说”等殷墟与山东的渊源为引,以殷墟的考古发掘过程为脉络,围绕殷墟基本情况、殷墟文化成果及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安阳经验”,从文字、礼乐、制度、思想等六个维度详细介绍了商文明对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商文明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商文明在当代的传承发展,重现了近六百年的商史画卷,生动地展现了商文明的伟大之处。
方辉以《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连续性及其文化基因》为题,围绕中华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是史学界识、文明与国家、考古实证五千多年文明及多元一体发展格局等内容,介绍了礼乐文明和祖先认同对中华文明发展连续性的重要贡献;阐释了文明和国家的内涵、马克思恩格斯对东西方国家起源的认识以及考古学研究文明起源,通过大量考古文物图片和研究所得回顾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发展,认为文明的连续性是以创新性为基础。两位专家立足考古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点线结合,深入系统阐释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显著特征、独特魅力,有效拓宽了青年人才的学术视野和研究范畴。

活动安排了“文化基因与文明传承”主题对话,主讲专家与4名青年人才团队学术带头人就商与东夷、科技考古、殷墟公众考古、汉唐“文儒”理论思想的当代启示、考古学与历史文献的关系、齐鲁历史文化经典阐释、区域文明起源研究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现场气氛热烈。
活动期间,李晓阳、省社科联秘书长张传民专程考察了中国教师博物馆。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刚,党委常委、副校长李登旺,济宁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马汉涛参加活动。
本次指导课由山东省社科联主办,米兰·体育,米兰(中国)、济宁市社科联承办,活动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新华网对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省社科联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米兰·体育,米兰(中国)师生200余人参加线下授课,110余万观众线上观看。